4月正值清明至谷雨节气,春意渐浓,阳气升发,但气温多变、湿气渐重,正是“百病易生”的转折期。中医认为,春季属木,与肝相应,此时养生重在疏肝气、健脾胃、防湿邪。如何抓住春季最后的“养生黄金期”,为全年健康打下根基!
一、4月养生核心:顺应节气,调和阴阳
节气特点:
清明(4月4日-4月19日): 气候温暖,但“倒春寒”频发,需防风寒湿邪入侵。
谷雨(4月20日-5月4日): 雨水增多,湿热交加,易引发关节痛、过敏等问题。
养生重点:
疏肝理气:春季肝火易旺,情绪波动大,需保持心态平和。
健脾祛湿:湿气加重易伤脾,引发腹胀、疲劳,饮食忌油腻生冷。
防过敏护阳气:花粉、尘螨活跃,过敏体质需早防护。
二、饮食调养:吃对“春鲜”,养肝健脾
推荐食材:
疏肝食材:菠菜、芹菜、玫瑰花茶、枸杞(清肝明目)。
健脾祛湿:山药、茯苓、薏米、赤小豆(可煮四神汤)。
防春困:香椿、春笋、荠菜(富含维生素B族,提神醒脑)。
4月明星食谱:
枸杞菊花粥:枸杞10g、菊花5g、大米50g,清肝火助睡眠。
茯苓山药排骨汤:健脾祛湿,增强免疫力。
禁忌提醒:
少吃酸味食物(如柠檬、山楂),以免收敛肝气;
忌过度贪凉,冰淇淋、冷饮易伤脾胃阳气。
三、起居运动:早睡早起,动则生阳
作息规律:
建议22:30前入睡,6:00-7:00起床,顺应阳气升发。
中午11:00-13:00可小憩15分钟,养心护肝。
运动指南:
晨练: 太极拳、八段锦(舒缓升阳,适合体质偏虚者)。
午后: 慢跑、快走(促进血液循环,防春困)。
避免大汗淋漓,耗损阳气。
重点穴位按摩:
太冲穴(足背第一跖骨间隙): 每日按压3分钟,疏肝解郁。
足三里(膝盖外侧下3寸): 健脾祛湿,增强消化。
四、防病要点:远离过敏、湿邪、肝火
防过敏:
花粉高峰期减少外出,外出戴好口罩、护目镜;
家中定期除螨,用艾草熏屋杀菌。
祛湿妙招:
雨天避免久坐湿地,可喝陈皮生姜茶驱寒湿;
睡前用艾叶泡脚15分钟,促进排湿。
降肝火:
避免熬夜、生气,可饮用决明子茶或按揉膻中穴(胸口正中)。
五、情绪管理:疏解“春季抑郁”
春季肝气不舒易引发情绪低落、烦躁,建议:
每日晨起深呼吸:面对阳光,吸气4秒、屏气4秒、呼气6秒,重复5次。
周末踏青赏花:接触自然绿色,释放压力。
忌过度思虑:可通过写日记、冥想清空杂念。
六、4月养生“三宜三忌”
宜: 晒背补阳、清淡饮食、静心养神
忌: 熬夜伤肝、久坐不动、大悲大怒
摘录于网络养生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