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禾米果是江西省的特产,又称黄元米果。据载,黄元米果最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出现,宋朝时在田村兴起, 明朝时田村黄元米果被列为贡品,向皇帝进贡。60年代后多用粳米精制,工序繁琐,以赣南本地产的糯性“大禾米”为主要原料。是赣南有名的客家美食之一。做好的黄元米果色黄味鲜,通常用灰水浸没,藏于缸中,可留至第三年夏天。有的切碎晒干,再用沙炒或袖炸,做成各种类型的果品。具有柔软细嫩、熏香味鲜、爽口久藏的特点。
每逢过年时,赣南客家老俵们的餐桌上都会端上一盘黄元米果。金灿灿的黄元米果,色香味俱全,光闻着香味就足以让人流口水了,非常抢手。
黄元米果口感细腻、软糯有嚼劲,不仅平民百姓爱吃,过去的皇帝也非常爱吃,在明朝时期,黄元米果被列入贡品。
所谓慢工出细活,细活出精品,黄元米果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,可正是因为有这一道道复杂的工序,才让这种手工制作的黄元米果口感更佳,远胜机器制作的黄元米果。酒酿煮黄元米果一种简单易做的小吃,在江西地区尤为流行。其口味酸甜可口,具有滋阴养颜等营养功效,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。
正宗的黄元米果是用大禾米加工而成,大禾米独特的粘糯性使它成为做黄元米果的不二材料。而黄元米果通体金黄的奥秘则在于天然的染色剂——槐花,它可以与碱水混在一起制成黄碱,给煮熟好的大禾米上色。
和了黄碱的米饭叫做“黄暇”,冒着香喷喷的雾气黄暇金灿灿的,非常诱人。但是你可别急,黄暇还需要装入木甑中再蒸一次,让米饭充分染色。
接下来,蒸好的黄暇需要用木棍捣成“糍”,也就是人们所说的“打糍粑”。过去,崇义一有哪家打黄元米果时,总会叫上几个同村的人来一起打,七八个人围着石臼,用长长的木棍敲打着金黄的饭团,伴随着一声一声有节奏的吆喝声,饭团被木棍捣成富有韧性的糍粑。历经捶打才能换来金色的果实,这是黄元米果教给崇义人的道理,也是黄元米果带给崇义人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捣好的糍粑经过简单的搓揉,做成圆而长的柱状体,最后再切割成小块整理成型,这样黄元米果才算大功告成。
黄元米果的储存也比较独特,常温下黄元米果可以保存十多天,但倘若将其放进碱水中,那保存一年半载也完全没问题。每到过年或者家里来客人时,崇义人总是喜欢拿出珍藏的黄元米果,炒上一盘招待贵客。如果你去问客家人有什么美食让其念念不忘,黄元米果一定是他们绕不开的乡愁。全家人一起打黄元米果时的和睦、村里人一起打糍粑的团结互助,这种农村特有的氛围,至今仍让每个客家儿女深深留恋。
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,而客家美食是其历史长河中耀眼的瑰宝,心灵手巧的客家人总是能变戏法式地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美食。在众多的客家美食中,黄元米果一直都是备受客家人欢迎的一道菜。如果你有机会来赣州,一定要记得尝一尝这人间至味。
如此加工的黄元米果色黄质嫩,细密滑腻,可汤煮、蒸食,也可油炒、油炸。不粘牙,不腻人,吃了还想再吃,余味无穷。黄元米果可放置数十日不变质,如想保存更久,可泡在碱水坛子中一年半载都不会变质变味,随时可取出食用,十分方便,新鲜如初。
有的切碎晒干,再用沙炒或油炸,做成各种类型的果品。具有柔软细嫩、熏香味鲜、爽口久藏的特点。正月里,黄元米果是招待客人的佳品。用黄元米果做早餐,比面条粉干方便快捷得多。作为农村“过午”和夜宵的点心,黄元米果的花样做法让人既饱眼福又饱口福。